党建赋能人参产业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今年4月份,集安市创新基层党建模式,在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——清河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成立了人参产业党支部。这一举措标志着当地以“红色引擎”驱动特色产业升级,通过组织共建、资源共享、发展共谋,为中国人参之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清河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年交易超60亿元,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枢纽。人参产业党支部成员吸纳了企业方、合作社、商户等多方代表,通过建立“市场党支部+企业党小组+党员示范户”三级架构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。支部成立后多次召开议事会,围绕标准化种植、品牌建设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。
党支部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了多个“党员示范摊位”,推行“三亮”行动,即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业绩。党员商户带头执行“无硫加工”“明码标价”等行业规范,并组建技术帮扶小组。种了半辈子人参的参农李秀文告诉记者:“现在遇到种植难题,随时找到党员技术员,都能想办法帮我解决问题,确实替我们种参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,还是有党组织好啊。”
“我们把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最前端,就是要让党旗飘在参田上、支部建在项目上、党员冲在火线上。”清河镇党委书记张艳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。
从分散经营到组织化运作,清河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的实践印证了“党建强则产业兴”的发展逻辑。当土特产遇上红党建,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,更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生动诠释。这种深度融合,正为东北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打开新思路。
深化党建引领,助力产业振兴。清河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每年吸引大量参农和客商前来交易。为更好服务产业发展,集安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,整合农业、金融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,为参农提供“一站式”综合性服务。中心内设立政策咨询、技术培训、法律援助、电商对接等窗口,并配备党员志愿者轮值服务,确保参农“急难愁盼”问题及时解决。截止目前,服务中心已接待参农咨询300余人次,协调解决种植、销售等难题20余件。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人参产业深度融合,助力参农增收致富。
在集安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,人参产业党支部还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,组建“党员技术帮扶队”,定期深入参田开展技术指导。党员农技专家通过“田间课堂”“线上问诊”等方式,推广绿色种植、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,帮助参农提升人参品质。
未来,集安市将继续以人参产业党支部为核心,努力打造人参全产业链条。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服务,推动人参精深加工、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。下一步还将重点推进人参加工园区建设,打造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党建示范带,为集安市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,为东北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集安样本。
“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,做强了就是竞争力。”清河镇党委书记张艳平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,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参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